▶️ 本周小结

1. 社交方面

早7共读

下周《闺蜜》这本书大约就能读完了,还没开始商量读完这本之后下本读什么。希望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,又可以接着共读下本书。

五分钟线上分享

这周因为是视频活动,所以感觉很不错。线上的活动效果已经接近线下了,还有线下不具备的优势。不光时间上很节约,还不用花钱。这种积极的尝试与刘大伟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决策有直接关系,因为他想在这个固定的线上活动系列,每场固定的时间里,得到更多的情感交流,更有效率地利用这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时间。

我感觉参加线上视频活动的参与者,比只接受语音交流的人,在对自我的接受程度上更高。大家开视频的感觉基本都是落落大方,同意开视频的人,至少不会是只想躲在暗处的人。我觉得开视频这个条件能够筛选出更好的参与者。

而且刘大伟本身就会把每场参与者里有趣的人拉进一个群里,目前这个群有46人。每次活动的小程序也是转发到这个群里,他对参与者是有自己的一个精选过程的。让我感觉他办线上活动,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的,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标,也是在不断完善方式方法的。这种线上活动的举办者,能让我产生一定的信赖感。

活动开始前,活动开始后,也有明确的流程。在活动开始前的几天会在小群里发起接龙,我觉得这是提醒参与者要记得提前准备。如果超时还不接龙的话,会被移除出小群。活动快开始时会在群里提醒大家,请大家7:25陆续上线,7:30准时开始不等人。如果发言超时,他也会提醒和打断。而且他现在把每次的活动参与人数精简到5至7人。我觉得明确合理的规则、流程和限制,对于一个线上活动的成功举办非常重要。因为没有这些,场面就会变得混乱,或者没有效率,缺乏控场的有效途径。

和KK阿琴吃饭

感觉这周和离别有关,阿琴说三文鱼近期就要离开重庆,回到成都工作了。KK在这周也面试了成都的一所学校,结果还不清楚。我觉得地域上的远近,对我与对方心理上的距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
人的来去是无常的,和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哪次就是最后一次见面。有点淡淡的感慨。

下午见面的地点在馨阅屋,距离上次来这个场地差不多有一年了。可能因为是周六,所以人比较多。我感觉自己没有考虑开这种生意的可能性,因为老板每天都在那里,随时做好应对和客人说话,给客人做饮料的要求。

我在馨阅屋的饮料消费是28块钱,味道上肯定不如茶颜悦色,提供的主要价值在于环境。但我会产生一定的疑问,我觉得阿琴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宽裕,家里完全不给支持,每天累死累活干主业、干兼职。以身心俱疲作为代价赚来的钱,花三十块钱喝饮料是否合理。这三十块钱是否有更好的用途。

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能够坐着,安静聊天的地方,那么每个人买瓶水,坐在公园里聊天,是不是也一样呢。我们是四个人见面,阿琴还带了个没见过的朋友来,所以我们四个人下午只是喝水、坐着两个半小时就花了一百二十块钱。我觉得以场地所提供的环境价值来看,是不划算的。

不过如果是自己一个人,我觉得馨阅屋还是不错的。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居家的场景,里面的客人的距离也比较近,也可能会和别人共用一张桌子。如果不想要真的社交,但又想和别人有一种浅浅的关联感的话,这个场所是合适的。而且店里也有不只一只小猫,如果喜欢摸小动物,或想观察小动物,猫的存在也是个加分项。

店里还有很多书,至少那些已经拆了塑料膜的都可以拿下来翻看。我觉得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,能更注意到环境,也能看书。但是如果注意力都在和朋友的聊天上,就无暇注意到环境了。我认为环境提供的价值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更加明显,因为那时候能更清晰地感受环境,融入环境。但如果关注点在聊天上,环境体现的价值就低了很多。

2. 时间的使用

  • 每天保证有娱乐时间(玩游戏、看漫画)。

3. 钱的使用

  • 纳斯达克继续每个交易日定投。

  • 尝试买了一点摩根的日本精选股票。

4. 生活方面

月经,没什么感觉,不错。

冰箱里的食物量,比较适中,食物量不紧缺,但也没多到有负担。冷藏室储存食材太多,在时间上就会产生紧迫感。

▶️ 下周计划

1. 阅读

  • 基础目标:把《屡见屡鲜》看完,写完读书记录。这本书很不错,加强了一些在其他地方看过的想法,对我现有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补充性指导。

  • 进阶目标: 写《不一样的鼓声》的读书记录。

2. 周五线上五分钟读书分享的准备

  • 打算说《屡见屡鲜》这本书,所以要先读完。

3. 肠镜的准备

  • 下周看哪天能把《闺蜜》共读完,在两次共读中间的休息期,我想把肠镜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