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er-aeternus

5月20号,第一回

整体情况

5月20号,第一回,读到27/261页。参加者七个人(全员)。

老成员肯定放得开,新成员(2位)可能比较拘谨,一个不开麦,一个很少发言。希望新成员能继续参与活动。

读到的大概内容

讲了不愿意长大的男性,可能恋母,恋母导致同性恋。还可能变成风流公子哥唐璜一族。无法脚踏实地,喜欢冒险。

以《小王子》的作者举例,他一直爱飞行,最后也死于飞行。

说同性恋是一种天然的节育手段,认为同性恋的普及是自然应对人口过剩演变出来的手段。

提到的母女关系、重生关系很有趣,母亲透过女儿,幻想自己的重生。丰收女神迪蜜特(Demeter)

永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,青少年时期维持过久。

永恒少年无法完成的工作类型是,在阴雨天的早晨,做无趣到必须踢自己一脚才能完成的工作。

书里认为小王子的作者就是典型的永恒少年。

法国的上层阶层大多带有德国血统,他们带有十分纳粹的心理。(这本书写作的时候,大约是这样,但过去这么久,现在的情况恐怕不一样了吧)

《小王子》的感伤风格,作者好像认为这种感伤风格是一种污点,多愁善感的风格会造成不适。这点我不是很理解。

多愁善感可能和残酷相挂钩,比如纳粹德国的某个政军领袖,可以毫不犹豫地签下三百人的死刑,但如果是他的一只鸟死了,他反而会哭泣。(这点和《我还是想你,妈妈》里提到那些纳粹德国军官的作风倒是非常一致)

永恒少年的阴影问题,背后通常有一个残酷冷血的男性,补偿了过于不真实的意识态度。这是永恒少年不能同化吸纳的,或者是非自愿地吸纳下来的。

我的感觉

对这本书感到陌生,难以融入本书所描述的情境中。但是木槿却能从中得到很多共鸣,而且说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也给她提示过这些。

我是不是离永恒少年这个原型非常遥远?我和这本书的关系像是局外人。我没有办法从经验上理解,只能从理性角度看待这些文字。

以前看《小王子》的时候,知道了作者的生平,感到不可思议。因为作者在干的事情在我看来是非常危险的,就好像一个人一直穿越无人区,穿越沙漠,喜欢去世上最危险的地方,那么这个人的意外死亡几乎是注定的。


柯瑞神话

你提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德墨忒耳(Demeter)与珀尔塞福涅(Persephone)的故事,也常被称作“柯瑞神话”——柯瑞(Kore,意为“少女”)是珀尔塞福涅的别名,强调她作为年轻女孩的原初面貌。

这个神话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母女神话之一,也广泛被用于心理分析、特别是荣格学派中对女性成长、阴影整合、母女关系与个体化旅程的探讨。


✦ 神话梗概(Demeter & Persephone)

1. 少女柯瑞的诱拐

珀尔塞福涅原是大地女神德墨忒耳(Demeter)与宙斯之女,名叫柯瑞,代表纯洁、青春与春天。一天,她在原野上采花时,被地底冥王哈得斯(Hades)看中并掳走,带入冥界为妻。

这件事发生时没有人看见,只有太阳神赫利俄斯知道真相。


2. 德墨忒耳的绝望与大地荒芜

德墨忒耳寻找女儿不果,悲伤之中放弃了她作为丰收女神的职责,使得大地不再生长,庄稼枯萎,进入灾荒与饥饿。她在人间流浪,伪装为老妇,并在埃琉西斯城中短暂停留。

这段时间,世界的自然秩序暂停,人类社会也陷入危机。


3. 宙斯介入,迫使冥王妥协

由于灾荒持续,众神不得不干预。宙斯派信使赫尔墨斯前往冥界,请求哈得斯释放珀尔塞福涅。哈得斯虽同意,但在她离开前,诱使她吃下了冥界的石榴种子(通常说是三颗或六颗)。

因为吃下冥界食物,珀尔塞福涅无法完全离开冥界,只能每年有一部分时间返回地上。


4. 季节的轮回

最终,达成一个折衷方案:珀尔塞福涅每年有一半时间与母亲共度(春夏),一半时间归冥界与哈得斯为妻(秋冬)。她成为了冥界的王后,名号由少女“柯瑞”变为“珀尔塞福涅”。

当她在地上,德墨忒耳喜悦,大地回春;当她回到冥界,德墨忒耳悲伤,万物凋零——这便象征了四季更替的循环。


✦ 神话的象征意义

在荣格学派中,这则神话有非常丰富的象征层次,尤其用于理解女性的心理成长过程:

1. 柯瑞 → 珀尔塞福涅

  • 柯瑞(Kore)代表未经世事、与母亲合一的纯真少女原型;
  • 珀尔塞福涅是经历了黑暗、痛苦与转变后,成为冥界王后的成熟女性。

➡️ 这是少女心理向成熟女性角色的转化:从无意识到意识、从被动到主动、从童年到个体化。


2. 德墨忒耳母型

  • 她代表了“母亲女神原型”,是滋养生命、控制成长的力量。
  • 但她也有“控制、占有”的面向,不愿放手孩子独立成长。

➡️ 在心理分析中,这象征那些无法接受女儿成长、仍执着母女合一的母亲。


3. 哈得斯的诱拐

  • 哈得斯象征“潜意识”、“阴影”、“黑暗的男性力量”。
  • 他对柯瑞的掳走,代表个体必须面对自己的阴影、恐惧与黑暗面。

➡️ 对女性而言,这是一种内在“死亡—重生”的过程,成长的一部分需要穿越内心的冥界。


✦ 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

冯.法兰兹在你提到的《永恒少年》中说到,有些女人“将柯瑞神话行动外化”:

这意味着:

  • 她们长久地停留在柯瑞(少女、被动、依附)的状态;
  • 拒绝真正经历转变(象征性地“下到冥界”);
  • 依赖“母亲”(现实或内在原型),逃避成为“冥界的女王”,即不愿成长为完整的女性个体

horizontal-rule1

➡️ 5月21号,第二回活动记录